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135.民技取士与科举取士并行 (第4/5页)
朱标道:“朝廷的官员,都是靠着科举取士,你这农学社,民技院还有海务理事衙门的人才如何来?” 周乾道:“另辟蹊径!” “难道你不通过科举?”朱标问道。 “科举对朝臣影响深远,这几百年的东西怎么可能说改就改,这世间最难改变的便是思想。 尤其是这群文官,改不掉的。 爹常与官员打交道,这些人骨子里已经被烙印上圣贤书,孩儿花时间去教导硬改他们,还不如孩儿重新选拔一批人才,单独培养。” 农学社这东西,必须从百姓种田的实践中来,只读不实践,根本就是纸上谈兵。 因此,周乾决定,农学社必须与百姓结合,提高农官的待遇,对良种和肥料,农具,耕作多进行实践,这个只能靠政绩选拔。 至于海务理事衙门,早早地吸纳如马欢,郑和这类出海的人,培养航海方向,顺便处理海外事宜,到时候与管理海外国家无缝对接。 做一件事,要么十年前,要么就是现在。 开海禁迟早的事情,造船也是必不可少的。 “那你想如何选取民技官?”朱标不松懈的问道。 “民技取士!”周乾道:“科举取士有固定的书籍,民技取士也会有自己独成体系的东西,收集前朝的民技,我想亲自整理成册,到时候与科举一同。” “雄英,你的意思是,大明科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