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209、以人为本,天下为公 (第4/5页)
了生存的土壤。”
“所以,中华数千年的历史,其实就是一部乡村史,道德经说治大国若烹小鲜,而我认为,治一国实则为治一村。”
“我们这个文明,上承于天,自天文发端,下承于地,离不开乡土。”
“乡村是文明的根。”
“我们的变法,最重要的部分,也应当是乡村。我们不能完全按照后世那套工业化的道路去走。”
“后世有个叫梁漱溟的学者说过。”
“外力破坏乡村,尚属有限,我们感受外界刺激而起的反应,学着外面的方式来搞工业化,于是乎自动破坏乡村,殆十倍之不止。”
“整个华夏现代史,就是一部乡村破坏史。”
“工业化的本质,是文明的重心偏向了外算学,这与我们文明自诞生以来,以内算为宗旨的道路是相悖的。”
“儒释道三教,两千多年的发展和耕耘,都是在人身上。”
“我们如今的社会,是以人心和道德构建的。”
“当人心不古,道德崩坏的时候,也就是礼乐崩坏,制度紊乱了,如果不从人心、道德入手,而是从外在的制度什么入手。”
“那都是治标不治本。”
“必须打越来越多的补丁,以越来越多的规则来约束下限,但下限往往会不断的被突破。”
“为什么?”
“因为工业化天然会剥离人的人性,将人异化为工具,而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