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若蝉声_第三十一章 狭路争锋起睚眦 仁术医经溯歧黄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三十一章 狭路争锋起睚眦 仁术医经溯歧黄 (第17/18页)

谓之虑;因虑而处物谓之智。”

    因此这段经文是中医,尤其是针灸术的纲领性观点之一。同时期的医书,号称长生术的《阿育吠陀》更近玄学;埃及《纸草文稿》和巴比伦《诊断手册》遗憾未成体系。

    现代一些“专家”喜欢引用杂经私典中记载的只言片语质疑古代中医理论,通常是因为他们没有读完任何一本中医古籍得耐心或文字理解力。说到这里,那些从《本草纲目》里翻出床前土孝子衫的人可能会跳出来反驳。别急,别急,我们慢慢来,本节我们先不谈中药部分,谈到的时候我们再掰扯这其中的偏见有多大。

    本节我们先捋清一件事情,中医理论究竟是认为心主神明,还是脑主神明,中医到底知不知道心脏的功能?

    废话!我们还是从数千年前的典籍开始,《黄帝内经?素问?痿论》云心主身之血脉。《黄帝内经?素问?五脏生成》云诸血者,皆属于心。你们说中医不知道心脏的作用?

    2

    是,同样在《黄帝内经?素问?灵兰秘典论》有这么一句心者君主之官也,神明出焉。

    可是这《灵兰秘典论》的措辞,理论和其他诸经大异,反倒是与魏晋以后的道家养气典籍高度相似。在对中国古代文体演变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,分辨正典和伪典其实并不非常困难,一眼望去,胸中了然。《秘典论》曰“至道在微,变化无穷,孰知其原;窘乎哉,消者瞿瞿,孰知其要;闵闵之当,孰者为良。恍惚之数,生于毫氂,毫氂之数,起于度量,千之万之,可以益大,推之大之,其形乃制。”从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